生化实验室产生的废液污染主要包含三种类型,分别是生物污染物、化学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物。而化学污染物包括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。有机污染物包括有机试剂污染、有机样品污染。
多数情况下,实验室中的有机试剂并不直接参与反应,只起溶剂的作用,所以所消耗的有机试剂以各种形式排放到周围环境中,其总排放量大致与试剂用量相等。一年又一年,排放都很可观。有机物污染包括农药、苯并(α)芘、黄曲霉毒素、亚硝胺等某些剧毒有机样品。无机物污染主要有强酸、强碱、重金属、氰化物等。这些重金属如汞、砷、铅、镉、铬不仅毒性强,而且在人体内都有蓄积作用。
生物污染包括生物废料污染和生物细菌毒素污染。生物性废物包括血液、尿液、粪便、痰液、呕吐物等实验室标本;检验用品包括实验室设备、细菌培养基、细菌阳性标本等。生物室通风设施设计不当或实验过程中存在人身安全保护漏洞,都会导致生物细菌毒素扩散、传播、污染,甚至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。自2003年SAS疫情爆发后,许多生物实验室加强了对SAS病毒的研究,之后报告的SAS感染者,大多是在实验室研究中感染的。
当处理这些污染时,有几点需要注意:
废水浓度超过规定浓度,必须进行处理。但是,在处理设施比较完备的情况下,通常会放松对废水浓度的限制。
首先应对实验室废液进行分选处理,如果是在储存后一起处理,则尽管其处理方法不同,但原则上应将可统一处理的各种化合物收集起来进行处理。
在处理含络离子、螯合物等废液时,如果有干扰成份存在,要另外收集含有这些成份的废液。
下列废液不得相互混合使用:
②有机过氧化物;
二氰化物,硫化物,次氯酸盐和酸性物质。
③挥发性的酸如盐酸、氢氟酸和非挥发性酸。
④浓硫酸、磺酸、羟基酸、聚磷酸及其它酸类。
选用无破损、不受废液腐蚀的收集容器。收集废液的成分和含量,贴有明显的标签,并存放在安全的地方。尤其是有毒废液,尤应引起高度重视。
对硫醇、胺等会产生臭味的废液,以及会产生氰化物、磷化氢等有毒气体的废液,如可燃二硫化碳、乙醚等,要妥善处理,防止泄漏,并尽快处理。含炸药废液,如过氧化物、硝化甘油等,应谨慎使用,并尽快处理。含放射性物质的废料,以其它方式收集,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,严防泄漏,谨慎处理。
生物性污染物
生物性污染物应根据其致病性、物性选择适当的容器和场所,专人分类收集,消毒、焚烧处理,日产日清。
液态废弃物一般可加漂白粉氯消毒处理。可燃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,处理,全部及时焚烧。对固体非可燃废物进行分类收集,可加漂白粉进行氯化消毒。符合消毒条件后,进行最终处理。
1、一次性使用的产品,如手套、帽子、工作服、口罩等,在使用后集中放置于污物袋中烧毁。
2、玻片、吸管、玻瓶等可重复利用的玻璃器具,可用1000-3000mg/L有效氯溶液浸泡2-6h,然后清洗后再使用,或废弃。
3、盛标本的玻璃、塑料、搪瓷容器,可用1000mg/L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煮沸或浸泡2-6h,消毒后用洗涤剂和流水刷净,沥乾;用于微生物培养,用压力蒸汽灭菌。
4、微生物检查接种培养的琼脂平板应加压灭菌30min,趁热倒掉琼脂,处理。
放射性污染物
普通实验室的放射性废料均为中低放射性污染物,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料收集于有明显标识的专用污物桶内,桶外根据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长短,分别采用贮存一定时间进行衰变、化学沉淀浓缩或焚烧后掩埋处理。
1.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短的废物(如碘131、磷32等),经专用容器密封后,放置在专门的储存室,放入十个半衰期后,排放或焚烧处理。
2.放射性同位素的废料半衰期较长(如:铁59、钻60等),可用蒸发、离子交换、混凝剂共沉淀等方法将液体浓缩,装入容器,集中埋入放射性废料坑。